背景音乐 植物僵尸

大数据、云计算、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的“破译”之路

破译一个甲骨文最高可获10万元奖金!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布了《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5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将获奖金10万元。甲骨文破译引发广泛关注。作为…

破译一个甲骨文最高可获10万元奖金!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布了《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5项优秀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将获奖金10万元。甲骨文破译引发广泛关注。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还有多少待解之谜?破译之道有多难?大数据又如何用来破译古老文字?

从1899年甲骨文发现至今,四五代学者前赴后继,有待破解的字都是“硬骨头”。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 蒋玉斌: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考释就像解谜、破案一样,是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过程。考释一个字,最重要的就是获取足够的已知信息,特别是发现关键证据,来通往未知。但是,这些关键证据往往比较隐秘,要靠细致观察、周密分析,甚至需要一些机缘才能发现。甲骨文考释难,主要就难在这里。

文字的发展有其时代性,文字指代的事物也在改变或消失。破解甲骨文首先要了解造字本意,既要跟后世的文字对应得上,也要符合历史实际。这就要求学者有长期训练的古文字素养,同时熟读古书,才能将考释与传世文献互证。此外,研究者还需要了解金文、战国时期的简牍等类文字,甚至再往后的小篆、隶书等文字。这些都是甲骨文形体的后世延续。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甲骨文资料,整体的研究工作还存在较大困难。

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刘浩:第一个是甲骨资料的搜集整理,就是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甲骨资料汇集在一起;第二个难点是甲骨的缀合,目前专家学者们已经缀合了7000多组,15000片;第三个难点就是释读,目前我们知道还有接近3000个甲骨文没有考释出来,这些剩下的字大多数都是人名地名,在甲骨文中出现的次数很少,考释难度非常大。

一片甲骨惊天下 学者前赴后继寻绎汉字之源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距离第一片甲骨文被发现,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多年,它的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豫北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坐落着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1899年,沉睡在这里3000多年的甲骨文得以重见天日。

安阳市文物局研究馆员 于成龙:清朝光绪年间,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就时常会挖出一些带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他们把这些龟甲和兽骨当作一种药材,当地人把它叫作“龙骨”,就卖给当地的中药铺。公元的1899年,山东潍县有一个古董商,他从安阳本地将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带到了北京,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叫作王懿荣,他本身就是金石学家,那么当他看到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时候,他根据自己的金石学的造诣,就判定出这些文字就是久远的商代文字。

有了这个发现后,王懿荣便以高价将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买下,此后许多学者,如罗振玉、刘鹗等人也纷纷参与到了购买甲骨片当中。

安阳市文物局研究馆员 于成龙:那么在收购大量甲骨之后,罗振玉终于探明,这些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是在安阳小屯。我们都知道安阳小屯它是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出自这里,那么罗振玉就由此推定,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就是商王时的遗物。这是甲骨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一片甲骨惊天下”,这些被刻在药材“龙骨”上的甲骨文字横空出世后,震惊了世界。甲骨文揭示的商王国,弥补了传世典籍中商代史料因极度匮乏被质疑的窘境。

安阳市文物局研究馆员 于成龙:甲骨文的内容涵盖的领域非常多,比如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学、天文等等,它是我们现在复原商代历史的可信的史料。

1928年至1937年期间,殷墟15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青铜器、玉石器等,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文化、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使殷墟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大数据 云计算 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研究

在甲骨文研究中,考释和缀合是公认的重点和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甲骨文研究手段逐渐遇到瓶颈。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据专家学者介绍,目前我国甲骨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甲骨资料的整理、甲骨文的破译工作和商代史的研究。为进一步赋能甲骨文物研究和保护,2019年,安阳师范学院成立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免费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提供了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用的专用公开数据集及各类信息资源整合服务。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永革:甲骨文很多都是碎片,必须把它拼到一块儿才有上下文,才比较完整,我们用信息技术进行甲骨文缀合,这样提高了甲骨文缀合的效率,目前我们已经缀合了50多组甲骨文。

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甲骨文的研究空间。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 蒋玉斌:近些年技术手段在甲骨学中大显身手,像使用3D扫描、数字增强技术来呈现甲骨,给学者带来很大便利;先进的碳十四测年为断定甲骨年代提供了新证据。又如,学者能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甲骨上的痕迹和文辞,推求它们是怎样一层一层叠加上去的。

2020年,“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总体规划发布,这是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统筹协调工程,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的研究。

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 刘浩:破译了甲骨文之后把我们的信史往前推进了大约1000年,让我们对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有更加深入了解和认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其实也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避免网络欺诈,本站不倡导任何交易行为。如您私自与本站转载自公开互联网中的资讯内容中提及到的个人或平台产生交易,则需自行承担后果。本站在注明来源的前提下推荐原文至此,仅作为优良公众、公开信息分享阅读,不进行商业发布、发表及从事营利性活动。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云小编

云排名智能化采编助手,如您有疑问请参阅 https://www.idcseo.com/aboutu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