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这个话题成为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被反复谈论的焦点。
9月20日,这场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论坛,吸引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共计200余人参会。安徽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孙云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潘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出席并致辞。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需要在工业互联网底座上进一步拓展,为工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智能制造不只提高生产效率,而是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要为社会、环境和未来负责,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全球协作。”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乔治·斯穆特举例,他注意到很多新能源汽车在合肥路上行驶,因此建议,可以围绕新能源汽车整套产业链,在整车系统内嵌入更多产品,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进一步实现环境友好型出行。
欧洲科学院院士、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亨利·H·阿达姆松是第一次来到安徽合肥,他惊讶于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的规模。他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对于安徽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互联网不仅是概念,未来会变成人机交互等多元形态,因此,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更多想象力,更需要政府加大产业投入和扶持力度。”
随后进行的圆桌对话中,企业家们道出行业一线观察。广域铭岛研发中心总经理邓春龙注意到,大中小型企业都有数字化转型的预期,但企业业务规模不同,转型的进程和投入成本不尽相同。大中型企业更多关注研产供销服的效能,但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数据驱动”,也就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生产经验;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则考虑成本控制,更聚焦辅助业务发展、质量追诉、客户反馈等模块,期待以更低成本做更多事情,快速看到转型效应。
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晖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量经验没法真正数字化,比如,老师傅判断设备故障等一线经验,判断维度本身就较复杂,这需要企业将大量感知数据、历史数据输送进大模型,帮助企业真正将知识、经验沉淀。
他还提到,大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使用大模型的深度不一样。比如,大型企业本身具备基础的数字化转型沉淀,有基础数据和大量流程文档,可以将其输送至大模型中,形成企业私有的“数字工匠”。“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首先要迈出数字化这一步,这需要服务产品进行辅助,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即查即用,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字化问题。”
活动中,关于大家关心的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问题,田川建议从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工业互联网深层次应用。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二是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生态。按照“应用牵引、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三是优化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持续利用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数字人才供给能力。
有关这个话题,江明涛在致辞中说,要继续提升平台赋能水平,继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聚焦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场景应用,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加强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技术和工具在工业场景下部署应用的测试验证等基础条件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生态,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对接。
论坛发布环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科大讯飞、羚羊工业互联网共同打造的“通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亮相,平台基于星火大模型底座能力,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力,形成工业文档生成、工业知识问答、工业理解与计算、工业代码生成和工业多模态五大能力,构建“产、研、供、销、管、服”数字化转型场景。(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记者 王海涵,图 主办方)